这是描述信息
全球供应链

2025年中国肉牛产业数据分析简报 

详情

  

2025年中国肉牛产业数据分析简报

  2024-2025中国肉牛产业全景:消费连增四年,内蒙古领跑产区,价格连续两年回落

  近年来,随着居民饮食结构升级,牛肉作为优质蛋白来源,消费需求持续攀升,带动中国肉牛产业稳步发展。最新行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牛肉消费量再创新高,生产端呈现规模扩张、效率提升态势,区域布局愈发清晰,重点产区引领产业升级,整个产业链正朝着更成熟的方向迈进。

  从生产规模来看,2013年至2024年的11年间,中国肉牛产业实现持续增长,这背后离不开科学技术进步与养殖技术的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牛肉产量达到779万吨,较2013年的613.09万吨增加165.91万吨,增幅约27.06%,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2%,养殖效率的改善让牛肉供应能力明显地增强。出栏量方面,2024年达到5099万头,较2013年的4189.9万头增加909.09万头,增幅21.7%,年均复合增长率1.98%,平稳的出栏节奏为市场供应提供了稳定保障。不过,存栏规模增长相对缓慢,2024年牛期末存栏量为10047万头,较2013年增长11.81%,年均复合增长率1.12%,且2024年较2023年出现4.39%的同比下降,这与肉牛养殖周期长、饲料成本、土地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有关。

  在区域分布上,中国肉牛产业呈现明显的“头部聚集”特征,少数省份贡献了大部分产量、存栏和出栏量。牛肉产量排名全国前列的省份包括内蒙古、河北、新疆、山东和黑龙江,这些省份的牛肉产量均超过50万吨,成为全国牛肉供应的核心力量;存栏量方面,内蒙古、云南、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甘肃、黑龙江、贵州等省份表现突出,牛存栏量均在500万头以上,为产业后续发展储备了充足的基础种群;出栏量排名靠前的则是内蒙古、云南、河北、黑龙江和四川,这些省份的牛出栏量均超过300万头,直接保障了市场新鲜牛肉的稳定供应。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常年位居全国肉牛生产首位的内蒙古,2024年牛肉产量达到89.1万吨,在全国牛肉总产量中占比约11.44%,较2023年的77.84万吨增长14.47%,增幅显著,进一步巩固了其核心产区的地位。

  消费端的表现同样亮眼,居民对优质蛋白的需求持续推动牛肉消费升温。2024年,我国牛肉消费量达到1070万吨,较上年增加43万吨,同比增长4.1%。从趋势来看,自2020年起,全国牛肉消费量已连续四年稳步增长,近三年更是连续突破1000万吨大关,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价格这一块,消费者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全国牛肉平均价格已连续两年呈现波动下跌态势。2024年全年,全国批发商业市场牛肉平均价格维持在63.68元/公斤,到2025年第10周,全国牛肉平均价格进一步降至57.79元/公斤,同比下降16.4%,价格的回落不仅减轻了消费者的支出压力,也为后续消费增长提供了空间。

  从市场主体构成来看,我国肉牛养殖业目前呈现“中小为主、龙头引领”的格局。截至2025年2月,全国处于正常经营状态的肉牛养殖相关企业共有约8.77万家,这一些企业大多分布在在黑龙江、山东、云南等肉牛养殖大省。其中黑龙江以12109家企业位居首位,占全国总量的13.81%;山东和云南分别以8154家和7887家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9.3%和9%,形成了明显的区域产业集群。从企业规模来看,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公司数最多,达到约6.45万家,占总公司数的73.56%;其次是注册资本100万至200万元的企业,占比9.1%;200万至500万元的企业占比8.8%,这一结构反映出当前肉牛养殖领域仍以小企业和个体养殖户为主要力量。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方面,全国肉牛养殖集团TOP50的区域分布中,内蒙古表现最为突出,拥有14家企业;山东以7家、吉林以6家位居第二、三位;新疆和河北各有4家企业上榜。这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单体牧场平均养殖规模约为5200头,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高,为产业技术推广和效率提升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我国肉牛产业的“领头羊”,内蒙古在生产规模、产业布局和种质资源方面均具备显著优势,成为推动全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产量上,内蒙古牛肉产量已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达到77.84万吨,同比增长8.31%,2024年进一步增至89.1万吨,持续领跑全国。存栏量方面,2023年内蒙古牛存栏量达947.69万头,同比增长15.52%,较2013年的612.43万头增长54.74%,充足的存栏量为后续产量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产业布局上,内蒙古已形成三大特色肉牛产业带:以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为重点的中东部优势养殖区,依托便利的养殖条件形成规模化养殖集群;以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为重点的天然草原养殖区,凭借优质草原资源发展生态养殖;以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为重点的西部高端养殖新兴区,聚焦高端牛肉市场打造特色品牌。其中,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肉牛产业的核心区域,2022年这三个地区的牛存栏量合计达497.24万头,牛肉产量合计43.15万吨,分别占内蒙古全区存栏量和产量的60.61%、60.03%,成为支撑内蒙古肉牛产业的“三大支柱”。

  种质资源是内蒙古肉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依托蒙古母牛的本土品种优势,当地通过与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利木赞公牛等优良品种杂交,成功培育出三河牛、草原红牛、科尔沁牛、中国西门塔尔牛、华西牛等十余项著名肉牛品种,形成了多元化的地方改良品种体系。目前,内蒙古拥有5个国家级种公牛站、3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和17个示范基地,自主培育的种公牛在全国排名中表现优异——32头进入中国肉牛遗传指数前100位,53头进入基因组选择指数前100位,9头乳肉兼用种公牛进入全国兼用牛总性能指数前50位,强大的种质资源基础为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持久动能。

  整体来看,中国肉牛产业在需求驱动和技术支撑下,正呈现生产稳步增长、区域布局优化、消费持续升级、整体的结构多元的良好态势。重点产区如内蒙古的引领作用不断凸显,种质资源创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未来随着养殖技术进一步普及、产业链逐渐完备,我国肉牛产业有望持续满足居民日渐增长的优质蛋白需求,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服务热线

010-87576181

关于爱体育游戏app登录     |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     |    全球供应链     |    合作伙伴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邮箱:dfkc@toplier.cn

版权所有◎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_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京ICP备20210291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