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中系福昌集团”【推荐阅读】去产能背景下生猪产业高水平发展赋能农户增收的路径研究 

详情

  

“中系福昌集团”【推荐阅读】去产能背景下生猪产业高水平发展赋能农户增收的路径研究

  张若男,郑薇,刘明强,等.去产能背景下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农户增收的路径研究[J].猪业科学,2025,42(10):31-32.

  生猪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国家食品安全和市场稳定,更是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发展的策略的背景下,去产能成为生猪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举措。去产能不仅意味着落后产能的退出,更强调通过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从而带动农户持续增收。然而,政策实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规模化、智能化养殖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推动产业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中小农户面临资金、技术、市场多重压力,增收渠道受到制约。因此,去产能背景下生猪产业如何通过高水平发展赋能农户增收,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去产能政策推动下,我国生猪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和结构深度优化。产业规模方面,2024年全国生猪出栏量降至7.03亿头,存栏量4.27亿头,供给端调控成效明显。结构调整方面,截至2025年,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占比已超60%,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大型养殖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规模经营优势,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区域布局上,四川、河南、湖南等主产区产量领先,同时形成了以大规模的公司为核心、多层次主体共存的产业格局。

  去产能过程伴随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升级,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基础。技术创新方面,智能化养殖设备、自动化饲喂系统等先进的技术在规模化养殖场大范围的应用,明显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管理上的水准。产业链延伸方面,传统养殖模式向饲料加工、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垂直整合提升了价值链和抗风险能力。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1.44万亿元,充足表现产业经济价值的持续增长。

  去产能政策实施后,生猪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价格机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竞争格局上,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大规模的公司份额逐步扩大。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同比增长20.6%至1.53亿头,大规模的公司主导地位愈发突出。价格波动方面,尽管2024年人均猪肉消费稳步恢复至29.38 kg,但生猪价格仍受出栏量变化、饲料成本、疫病防控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别在节假日和特殊时期波动幅度更为明显。

  去产能政策的实施对传统小规模、粗放式养殖模式形成较大冲击。许多农户原有的养殖设施不符合环保要求,面临关停或改造的压力。改造升级需要大量资产金额的投入,而中小养殖户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导致部分农户被迫退出养殖业,失去传统的增收渠道。同时,新的养殖标准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对农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许多农户缺乏现代化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难以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限制了其增收空间。

  现代化养殖需要大量的资产金额的投入,包括设施改造、设备购置、技术升级等方面。对于大多数中小养殖户而言,这些投入往往超出其承受能力。虽然政府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资金缺口依然较大。此外,技术升级不仅需要资产金额的投入,还要专业的技术上的支持和培训。当前农村地区技术服务体系相对薄弱,农户获得技术上的支持的渠道有限,制约了其技术升级和增收能力的提升。

  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是农户增收面临的重要挑战。价格波动不仅影响农户的短期收益,还增加了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许多农户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策略,在市场波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同时,疫病风险也是影响农户收益稳定性的主要的因素。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往往导致大量生猪死亡或被扑杀,给农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虽然有相关保险产品,但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

  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农户往往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缺乏话语权和议价能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农户难以充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此外,合作组织发育不充分也影响了农户的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部分地区发展滞后,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载体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议价能力。

  要推动生猪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通过加大在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营养调控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瓶颈,并完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同时,应积极地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饲喂、环境控制和疾病监测,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配合标准化养殖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确定保证产品绿色、安全和可追溯,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增强农户增收的可持续性。

  通过延伸生猪产业链条,推动农户从产前饲料、良种繁育到产后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和终端销售的多环节参与,拓宽收入来源。同时,加快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电商销售、直播带货及农产品深加工等新业态,逐步提升附加值。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也能有效集聚要素资源,打造产业集群,示范带动农户实现多渠道、多方式增收。

  农户在产业链中的合理收益保障,是实现一起发展的核心。应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动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代养模式的发展,确保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要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利润共享与风险共担,提升合作稳定性。配合农业保险、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等金融工具,建立健全风险分担和应急救助机制,帮助农户抵御市场波动和疫病灾害带来的冲击。

  实现农户持续增收需要政策和金融的有力支撑。政府应在用地保障、环保审批、财政补贴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政策,尤其要重点扶持中小养殖户。同时,金融机构需创新供应链金融、农业担保和普惠金融理财产品,降低融资门槛。营商环境的优化也至关重要,应简化审批流程、提升监管水平、打击市场不正当竞争。与此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为产业升级和农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在去产能背景下,生猪产业正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推动农户持续增收的核心路径。当前,中小农户仍面临资金、技术、市场和组织多方面的挑战。未来,应通过技术创新、全产业链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和政策支持,共同构建“产业升级—农户增收”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有助于农户稳步增收,也将推动我们国家生猪产业走向绿色、可持续与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猪业科学》杂志的全力支持。《猪业科学》杂志自2006年改版至今,一直本着更好服务于中国养猪业科技发展的宗旨,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为了持续提升杂志收稿质量,现面向行业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及相关单位征稿。

  本刊现开设主题策划、职业教育、猪场兽医、营养与饲料、环境与设施、猪群保健、遗传改良、生产管理、地方猪种等栏目,请作者围绕这些栏目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投稿。

  稿件占用1个版面收取1000元(2版起发)。如需加急出版,每篇加收1000元。加急发表应作者要求,同时视本刊版面情况而定,无法安排版面则不能加急发表,也不予收取加急费。

  作者可在《猪业科学》专用邮箱()投稿。本刊无任何投稿网站,请勿网上投稿,防止造成损失。

服务热线

010-87576181

关于爱体育游戏app登录     |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     |    全球供应链     |    合作伙伴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邮箱:dfkc@toplier.cn

版权所有◎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_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京ICP备20210291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