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成为畜牧行业首个百年企业? 中篇:巨头崛起 群雄逐鹿
- 发布时间:2025-08-09 11:02:17
- 作者:行业动态
- 发布时间:2025-08-09 11:02:17
- 作者:行业动态
当关税战的阴云笼罩全球贸易,当“猪周期”的波动颠覆行业规律,中国农牧行业正站在历史性的十字路口。这是最坏的时代——成本高企、债务压顶、国际竞争加剧;也是最好的时代——技术革新、模式迭代、质变机遇涌动。
自改革开放的春风掀起市场大潮,中国农牧行业已走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潮起潮落,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涌现出来,亦有行业巨轮黯然沉没。经过“量”的赌局,转向“质”的竞速,谁将成为中国畜牧行业首家百年企业?
聚焦百年农牧企业打造和农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路径,南方农村报策划推出“农牧风云”系列报道,通过解剖行业巨头兴衰密码、分析行业痛点与发展的新趋势,在读懂过去中预见未来,在直面挑战中寻找破局之道。敬请垂注。
在20世纪90年代,圣农从养殖到加工的产业链条延伸,是本土农牧企业迈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性动作。进入2000年后,在农牧行业发展的第三个十年里,一批领军企业开启了全链条发展的扩张阶段,这也是农牧行业巨头成长的关键十年。
走专业化,还是走产业化?当业内还在讨论时,最初放弃鹌鹑养殖进军饲料的新希望,慢慢的开始进行全产业链业务布局。2001年,在农牧饲料业、金融、服务等产业链上游B端业务发展基本完善之时,新希望向产业链中下游的养殖环节、食品深加工环节延伸,投身乳制品行业成立新希望乳业,壮大C端业务。2005年起,新希望与山东六和强强联合,2011年重组形成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集饲料、养殖、食品加工为一体的农牧上市公司。
率先延伸产业链的圣农,在继续进军食品的转型中找到了“第二曲线”。圣农围绕大食品战略布局全产业链,2003年成立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开始从原料供应转型做深加工食品,随后从B端向C端拓展。
圣农围绕大食品战略布局全产业链,2003年成立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图源:圣农官网)
温氏也从屠宰加工逐步走向食品领域。进入2000年,温氏黄鸡养殖年出栏量超过1亿只,企业决定延伸产业链,开始探索黄鸡屠宰加工业务,在新兴建设了第一家肉食品加工厂,从此稳定供应香港冰鲜鸡至今。除了禽类深加工,同期还开拓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销售业务,逐渐构建起温氏食品业务板块。
以饲料起家的禾丰牧业,则在2006年引入外国股东,与荷兰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之一德赫斯集团合作,而后于2008年开启肉禽产业化业务。进军下游市场,是金卫东在预见饲料行业红海后做出的决定。但这对于当时信奉“只做饲料,不许跨界”父训的股东德赫斯而言,起初是难以接受的。涉足肉禽产业后,公司以屠宰端起步,后来发展为涵盖白羽肉鸡养殖、加工、深加工全产业链。见证中国伙伴转型成功的德赫斯大受震撼,也调整了自身发展战略。
对于牧原,这十年间的扩张,一种原因是猪舍迭代升级、养猪规模扩大,另一方面则是向产业链下游延伸。2007年,牧原研发出第九代全封闭式现代化猪舍,实现了通风自动化、温控自动化、饲喂自动化和冲粪自动化,在高度自动化环境下,一个饲养员可养3000头育肥猪。2008年,牧原养殖与龙大食品合资成立河南龙大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牧原养殖持股40%,开始向生猪屠宰及加工销售业务拓展。与此同时,开始探索应用“养殖-沼肥-生态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2009年,牧原养殖的年出栏生猪量超过20万头,公司也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2008年,河南龙大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牧原开始向生猪屠宰及加工销售业务拓展。(图源:牧原官网)
在这个十年里,2006-2010年猪周期影响引人瞩目。受2006年暴发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影响,生猪出栏、存栏双降,猪价快速上涨。在2006-2008年上行周期内,据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2007年上半年生猪均价11.37元/公斤,同比涨幅45.2%,较2004年历史高位还高2.5元/公斤。
接住这轮猪周期红利的企业中,就有以饲料起家的正邦集团。2003年,林印孙斥巨资收购江西养猪育种中心,开启生猪养殖之路。乘着猪价上涨的东风,2007年8月,正邦集团通过其控股的正邦科技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正邦科技上市后继续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布局生猪养殖等业务,并逐步提升业绩。2009年,随着江西正邦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生猪产业链全线年,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图源:正邦官网)
而在这一时期,一位野心勃勃的“猪肉大王”走上了堪称豪赌的跨界扩张之路。
创办雨润食品的祝义财在2002-2003年收购了多达20家国有企业。2003年,祝义财成为江苏首富,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7位。2005年,雨润食品在港交所上市,与此同时,祝义财通过连续举牌成为上市公司南京中商(中央商场前身)实际控制人。2006年,雨润集团成立,在跨界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先后进入地产、物流、旅游、金融等诸多领域。
当时,雨润和双汇、金锣被称为肉制品行业“三剑客”,不同于雨润的凶猛扩张,双汇和金锣均坚守主业,不断强化企业供应链等方面竞争力。而走向巅峰的雨润帝国,已悄悄为日后的坍塌埋下了隐患。
进入2010年后,农牧行业在发展的第四个十年里,接连碰上食品安全危机、环保政策加码、非洲猪瘟疫情等挑战,行业门槛大幅度提高,倒逼整个行业向规模化生产、高水平发展转变。以2011年央视3·15节目曝光“瘦肉精”猪肉为标志,频频曝光的肉食品安全危机,不单单是对饮食业的当头棒喝,也是在促进整个畜牧业上下游寻觅发展新机——只有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才能更好保障食品安全卫生。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修订版正式实施,也为畜禽产品生产提高了安全门槛。2013-2014年,《禽畜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继颁布,标志着养殖业正式步入环保严管期。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00-2014年,我国生猪产量除2006-2007年受到蓝耳病影响一下子就下降外,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然而2014年步入环保严管期后,猪肉产量连续两年下滑超过3%。
2018年 非洲猪瘟 疫情暴发后,生猪产能断崖式下跌,猪肉价格井喷式上涨,2019年生猪存栏、出栏同比分别下降27.5%、21.6%,猪肉产量同比下降21.30%。
环保压力和猪瘟重创之下,应对乏力的中小养殖户不得不退场,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也面临挑战。2018年,温氏成为国内首个生猪出栏量超过2000万头的养殖企业,出栏量达到2230万头,但随后两年出栏量呈现明显滑坡,2020年急剧缩减至955万头。
不过,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也在不断迭代升级。2012年,温氏提出“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并投入“倍增计划”专项资金,旨在让从事适度规模和标准化养殖的合作家庭农场实现收入倍增。此后,又提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模式,通过建设统一标准的养殖小区,促进适度规模化养殖,并提升运营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2018年,温氏成为国内首个生猪出栏量超过2000万头的养殖企业。(图源:温氏官网)
相比“公司+农户”模式,牧原的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让饲料、饲养、运送、屠宰等环节处于高度闭环与可控状态,因此得以避免非洲猪瘟的超高病死率。把握机会的牧原开始扩产,2020年生猪出栏量突破1800万头,一举赶超温氏,成为新一代“猪王”。猪瘟之后,正邦科技也迎头追赶,斥资进口11120头优质种猪,填补市场空缺。2019年生猪出栏量达578.4万头,2020年扩张至955.97万头,成为国内仅次于牧原的第二大养猪企业,被冠以“江西猪王”之称。
像新希望这样饲料、养猪、屠宰全产业链覆盖的巨头,在猪瘟背景下也体现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2016年,新希望调整业务重心,确立以“公司+家庭农场”等方式发展生猪养殖的战略方向。2018年猪产业收入32.25亿元,同比增长27.85%。2020年生猪出栏量829.3万头,与正邦科技、温氏等居第二梯队。
“养猪新手”双胞胎则是轻装前进,实现弯道超车。原本主营饲料的双胞胎于2017年进入养猪赛道,凭借饲料用户多的基础发展合作养户,2018年生猪上市150万头。通过全力发展“公司+农户”,2020年公司生猪上市520万头,跃居行业第五。
挤上风口的还有天邦食品。天邦食品于2013年通过并购开启生猪养殖业务,2016年进军生鲜食品领域。在非洲猪瘟背景下,公司采取轻资产的扩张模式,一方面对合作农户进行筛选,仅保留经改造后满足生物安全要求的家庭农场,一方面全力发展租赁育肥模式,由社会资本按公司要求建设较大规模育肥场,公司支付租金并派驻员工进场育肥。2020年,天邦食品的生猪出栏量307.78万头,成为“浙王”。
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后,牧原凭借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加速扩产,在2020年成为新一代“猪王”。(数据整理:南方农村报记者徐臻)
除了老牌巨头,这轮扩产潮中还冒出了一匹年轻的“养猪黑马”——2011年才成立的傲农生物。创始人吴有林以猪饲料起家,将重心放到乳崽猪饲料上,走差异化路线年涉足生猪养殖行业,实行“饲料+养猪”双主业发展的策略。2017年,傲农生物在上交所上市。乘着行业东风,2019年开始扩大养猪规模。傲农生物2018年生猪养殖规模不过42万头,到了2022年已经扩张至519万头,被外界称为“福建猪王”。
傲农生物从 2019年开始扩大养猪规模,快速地发展为“福建猪王”。(图源:傲农官网)
2010年风光上市、成为“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却在2019年因资不抵债而黯然退市,还发生拖欠代养费、断供饲料致大批生猪饿死等惊人事件。资金问题源于激进扩张。2012年起,雏鹰农牧共进行16起并购事件,涉及多元金融服务、区域银行、调查和咨询服务、经销商和特殊金融服务等行业,共计65.8亿元。2014年正值国内生猪养殖历史低点,公司逆势扩张,投入7亿元建设猪舍,当年慢慢的出现净利润亏损。2015年,公司又提出养殖模式往轻资产转型,开始转让猪舍资产,以合作社作为养殖场的投资主体,而公司需为合作社融资提供信用担保,后来因合作社资金缺位,还提供大额借款用于养殖场建设及相关业务。2015年起公司负债暴增,到2018年已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从千亿营收到负债千亿,激进扩张的雨润集团在迎来高光时刻之后,一步步走向至暗时刻。2010年起,雨润食品斥资约40亿元,在全国各地建厂房、投厂房、买设备,这笔投资直接造成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值转负。与此同时,雨润集团其他产业业绩不佳,主业受到副业拖累,亏损不断加剧。加上2011年“瘦肉精”、2012年“合江县火腿肠”等负面事件影响,2011-2014年业绩一路滑向谷底。2015年,祝义财被检察机关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强制措施,直到2019年才重获自由。2020年,面临重整的“雨润系”账面总负债已达千亿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体感超40℃,上海霸榜全国!最新确认:下周天气转折,新台风生成,直奔我国,或爆发至超强台风
李月汝时隔4场重回首发:4中1仅3+6连续8场未上双 飞翼12战10败
苹果折叠 iPhone 渲染图再曝:5.5/7.8 英寸屏幕、4.8/9.5mm 厚
苹果回应Fintiv新诉:干扰败局,Apple Pay上线时其专利才提交
服务热线
关于爱体育游戏app登录 | 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 | 全球供应链 | 合作伙伴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APP_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京ICP备2021029137号-1